我的位置: 首頁 > 評論 > 正文

【多彩新論】真情實感的文字自有千鈞之力

5671742370707_.pic.jpg


近日,農民工安大爺挑戰(zhàn)寫作1957年高考同題作文《我的母親》火爆全網(wǎng),不少網(wǎng)友被深深打動。在信息奔涌的今天,無數(shù)精心修飾的文字轉瞬即逝,這篇樸實的作文卻感動了無數(shù)人。確實,唯有心窩子里掏出的真情,方具有直抵人心的千鈞之力。


大叔的文字里,母親沒有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,更沒有華麗辭藻,只有母親“補了又補的衣裳”、灶臺邊默默忙碌的身影、寒夜里守護分糧時凍得發(fā)抖的堅持。這些畫面為何如此有力量?只因它們源于最真實的生活。那瘦小身軀端起“死沉死沉”大鐵鍋,那凍得發(fā)抖卻咬牙撐到天亮的堅韌,是無數(shù)母親無聲奉獻的縮影。這些母愛的細節(jié),無需雕琢,就足以感人。


不少老師和家長看這篇作文,都說要讓孩子學習借鑒。現(xiàn)在,有的孩子一寫作文就頭疼,無話可說,尤其是寫到媽媽,不少孩子的媽媽都長得差不多一個樣。而安大爺?shù)摹段业哪赣H》,則以其真摯的情感和樸實的文字,掀起了一股關注的熱潮,讓人感動于母愛的偉大。其實,寫作文本來就沒有那么難,尤其是孩子學寫作文,應該更多地鼓勵他們體驗生活,表達真實的情感。


在文字日趨精美的時代,那些沾著泥土氣息、帶著溫度的真情書寫,才能打動人心。我們不妨學習一下安大爺:放下比喻、放下排比、放下升華,帶著感情去表達。

 


 
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評論員 陳久菊

編輯 金妮

二審 伍少安

三審 蔣葉俊